鹰翔长空6月19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我爱西双版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无数奇花异草在大地繁衍,每一棵植物都在诠释着生命的怒放;无数神奇动物在林间穿行,恰似一座万物和谐共生的雨林方舟。大家可以到亚洲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了解1.37万种热带植物的生长习性,在夜观雨林中将趣味和科普一同“打包”,邂逅雨林精灵萤火虫,与“光”共舞;可以在“人与亚洲象沟通的桥梁”野象谷,与野生亚洲象来一次偶遇,聆听 “北上南归”的温暖故事;也可以前往望天树景区,挑战惊险刺激的“空中树冠走廊”,与88米高的“雨林巨人”来一次天人合一的对话;还可以探秘原始森林,领略热带雨林板根、绞杀、寄生附生、滴水叶尖、老茎怀春的神奇;或者,到勐远仙境,白天徒步雨林,夜宿星空营地,伴着蛙声入眠。在西双版纳“慢游”,一路穿林海、越山河、过村寨,全程风光为伴、美景相随。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有我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有“百鸟之王”绿孔雀,有热带雨林标志性树种望天树。
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高达81.34%,高到“爆表”的负氧离子含量,以及适宜人类生存的气温和海拔,造就了“天然氧吧”“洗肺天堂”“长寿之乡”,可谓好山好水好空气,宜人宜养又宜居。
这里有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的傣医药治未病、保健康,傣医药传统药方达7000多个,其中睡药疗法更是成为国家非遗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和广大游客的喜爱。
优越的自然气候生态环境造就西双版纳茶叶优质安全、滋味协调回味持久的特性,西双版纳茶区植被丰富,远离工业“三废”污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较高,雨量充沛,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品质优良,具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显著气候条件,是发展符合欧盟新标准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截至今年2月,全州有机产品获证面积(含转换期)43.19万亩;有机产品证书282个,全省排名第2位;获证组织数量202家,全省排名第2位,全国排名第14位。在全省有机普洱茶产品使用有机标志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中排名第1位,普洱茶中国驰名商标数全国第一。
据统计,西双版纳州有栽培型古茶园13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古茶园达10.47万亩,而且有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和800多年栽培型茶王树,享有世界茶树王之乡的美誉。同时,民族茶文化丰富多样,有利于开展茶文旅融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13个世居民族,在各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傣族竹筒茶、哈尼族青竹茶和陶罐茶、布朗族腌酸茶、基诺族凉拌茶等特色茶饮,茶马古道、茶碑、茶会馆、茶牌坊、茶山、茶传说等历史遗迹无不彰显丰富的民族茶文化,是开展茶文旅融合极佳契合点。
此外,世界最早研究普洱茶的科研机构也在西双版纳。1938年4月,世界上最早研究普洱茶的科研机构在南糯山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围绕云茶发展全产业链开展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先后完成了600多个科研项目,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8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保存茶树资源数量最多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选育出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35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个,并在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研发出国家级、省部级名优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等产品100多个。
2012年,告庄西一期亮相,浓郁的傣泰民族文化风情惊艳市场,在一期之后,南北两侧现代创意建筑群的落成再一次成为亮点。不同于传统地产的一张图纸走天下,告庄的建筑充满了设计感,将缅桂花等地区代表性自然元素通过创意设计,在建筑中完美地呈现,并形成极其优美的天际线。在这一刻,告庄西双景已经彻底地出圈了,以其极具辨识度的形象视觉成为西双版纳城市封面。
此外,从餐饮和客栈业态引领市场,到夜市业态的逐步升级,告庄西双景的商业成了游览和观光的核心内容之一,每年30多场文化活动,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被誉为“中国游憩商业综合体”的代表性案例,获评国家级夜经济示范区。
在客群集聚的同时,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精神内核和游客需求变化,特别是在民族文化的时尚性表达方式,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梳理和改编、民族服饰研究和时尚娱乐产品引进等,不仅将傣泰服饰旅拍推向了产业发展的高峰,还将傣族、哈尼族音乐和服饰秀融入电音产品中。目前,通过规范管理、整合营销,这些产品都在进一步的提质升级过程中,还将迸发出更精彩的场景和吸引力。
现在,除了加强完善告庄西双景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管理力度,提高告庄的整体体验品质,同时,还会持续推出一些体验消费型的新业态。今年暑期将推出线上的星光故事会,讲述星光夜市中的创业故事,让大家了解这些主人公,深度体验星光夜市的魅力。此外,将继续整合民族服饰秀和旅拍大赛等产品资源和品牌,赋予产品更深厚的内容和线上线下多个维度的体验方式,还将聚集特色餐饮及小吃的改良和创新,组织相关的比赛和品尝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