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亚麻美新华社西宁2月5日电(记者韩方方、央秀达珍)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室外温度常常达到零下20摄氏度,看不到一丝绿意。而世代居住在这儿的农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竟然在这个季节种出10多种新鲜的蔬菜。
记者节前来到位于黄河两岸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看到,530栋日光节能温室、约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温室和75栋双膜拱棚静静地躺在黄河岸边。这就是引进了国外高新科技的多功能现代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黄河彩篮”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
早上6点,迎着高原冬日的阳光,穿着白大褂的严兆文,来到每天工作的育苗棚中,检查苗子里面是否有病虫害。随后,他用遥控器启动了自动化水肥器,精准地为苗床上每一棵苗子补水上肥。当谈到亲手培育的这些苗子,今年30岁的严兆文脸上满是喜悦。“外面的树都枯了,可我的苗子们正在发芽,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很有成就感。”
毕业于青海卫生技术职业学院的严兆文,如今已经在育苗棚里成了小专家。“希望把我会的育苗经验传授给更多当地的百姓,让他们也感受现代农业的力量。”
今年26岁的刘贵军,毕业于青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谁也想不到外行的他已经成为生产部的主任。“我每天过来先要看控制盒,确保玻璃温室的温度,如果温度达不到,就要打开保温系统。之后就是检查农作物。”
小时候就和父母一起在田间种地,现在却用最先进的技术来种新鲜蔬菜,刘贵军感触颇深。“爸妈以前穿上靴子、挽起裤脚,面朝土地背朝天地,太辛苦。你看现在,想要施肥只要在水肥一体化控制器的键盘上一按就好了。”刘贵军说。
有一次,他还将父母带到了基地参观,父母高兴得说不出别的话,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说好。他们说只有在电视上见过蔬菜打点滴。刘贵军说:“父母总觉得农民这个工作不是很体面,但是现在我却成了家里的骄傲。”
“这里每天都能见到黄河,见到新鲜的蔬菜和绿叶,心情特别好。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可是我很享受。”刘贵军说。
在智能化玻璃温室里,绿油油的黄瓜秧旁,25岁的仇生杰正在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乳瓜。他告诉记者,当发现新的病虫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之后,特别欣慰。
仇生杰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基地里从事着科研工作。他将从这里学到的技术拿回家,让家里塑料温棚的收成翻了一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爸妈,觉得现代农业技术真的很神奇。”仇生杰说。
目前,仇生杰和青海大学的教授们正在努力研究新的低成本基质。他说:“我们的沙培试验已经成功,下一步我们要将生长在椰糠袋中植物都换成沙子,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
仇生杰希望很多像父亲一样的农民都能接触到现代高科技的农业。“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生产出低成本的肥料,让每个农民都能受益。”他说。
与棚外漫天黄土、鲜有嫩绿形成鲜明反差,大棚内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四季豆等蔬菜整齐排列、旺盛生长。摘下一个已经成熟的西红柿品尝,果肉饱满,齿颊留香,让人瞬间忘却正身处青藏高原,仿佛置身于江南。
高原上的“农二代”们继承了父母亲勤劳的特质,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黄河岸边描绘着五彩斑斓的“菜篮子”梦。
|